close

Q1怎麼判斷結果的成效和可行性?

  1. 事後
  • 效益評估:by問卷→數據→分析(投資報酬率%、SWOT優/缺/價值/困難、滿意度)→結案
  • 參與、工作人員、助教回饋、心得→整理
  • 檢視結果是否吻合目標
  • 立即檢視→時效性

     2. 事前

  • 比較法:案例、人(以前成功or失敗的作法參考)
  • 模擬、試做一遍→修正、更新

 Q2怎麼分配工作才公平?適才適任?

  1. 了解夥伴
  • 找尋專長→引導自願、溝通、分析→分配→事中鼓勵、事後關心
  • 觀察近況→夥伴體諒→適當分配

     2.評估負荷量→權衡分配

 Q3無法具體規劃、願景模糊怎麼辦?

  • 討論(確定目標、認同感、參與度)→了解大家想做什麼?→分析成元素→整合→動機、意義、心態、考慮實際面→規劃成型

 Q4如何讓夥伴動起來?訂定有效獎懲?

  • 探究為何不說、回、主動問→行為解讀差異(ex:覺得某夥伴參與度不高,但其實可能該位夥伴自己覺得他已經夠投入)/夥伴本身表達習慣(ex:不敢在眾人面前表達選擇私下說)/自己說明不夠清楚→狀況外、沒有畫面感、沒有吸引大家有足夠動力做、時間點不對(ex:期中考)
  • 獎懲:誰定?(有公信力、領導者、幹部)→初步規劃→以身作則→評估合理性→調整→約法三章→​​​​​​​執行→​​​​​​​定期反省修正→​​​​​​​貫徹始終

 

事在人為!!!!!分組討論時,大家幾乎都從事的角度切入,但經過助教講解後,雖然自己之前就知道某些事的關鍵就是在人,沒想到其實所有事情有問題、想不通、執行不佳都是因為人,不論是能力、心態、表達都藏在細節裡,領導者不見得比夥伴能力高很多,但他最先具備的能力就是觀察、了解自己的夥伴,用適合夥伴的方式溝通、佈達、分配事情才能事半功倍。

  • 和夥伴的距離拿捏從來不是人之間的區隔而是事情的區隔、領導者在討論事情之前內心就該要有一張魚骨圖(聚焦)而非心智圖(發散)

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雖然我不是下一屆的幹部,但至少不久以後我也要面臨從接受者變成給予者,要如何把這快一年所學的東西清楚、完整的帶給171的夥伴,讓他們知道我最想傳達的核心再傳承下去,透過今天惠儒助教的教育訓練,大概知道要怎麼做了,19屆台北EMC加油!!!!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蠍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